育儿指导怎样帮助宝宝顺利通过口欲期

口欲期

什么是口欲期

指婴幼儿时期处于一种完全不自立的状态,依赖母亲或其他养育者生活。基本没有行动能力,“口是婴幼儿生活的中心和兴趣的中心。吃奶是用口,饥饿或者不舒服的时候,用口哭叫;愤怒的时候,用口咬母亲的乳头,抓到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他的惟一认知手段。”通过B超检查,便可发现胎儿在子宫内也会吸吮自己的手指;初生的婴儿便会吮吸母亲的乳房、奶嘴;他们将周围见到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都往嘴里塞,作为一种自娱和自体享受的活动。

口欲期

宝宝的表现是什么?

宝宝从两个月左右就开始认知世界了,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开始发育,宝宝神经发育的顺序是从中心向外围开始,小婴儿的口周神经比手的神经发育更早,“口”对于2~5个月大的宝宝来说是探索世界的工具,通过口来探索和体验周围的环境。所以他会碰到什么舔什么,这是宝宝正在学习呢!

4个月前的宝宝在吃手的时候,并不知道吃的是“手”,他在用口研究这个带着五个叉的东西。这段时间,如果他吃饱了,玩够了,睡足了,他仍然要吃手,可以让他尽情的吃,以满足他认知的欲望。

6个月以内的宝宝吃手、吃玩具等是正常过程,在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应充分满足。还可用一些安全的玩具,比如咬咬乐、磨牙环做替代品,这样既满足了口欲期心理需求,又有助于乳牙的萌出,有利于语言发展。

口欲期

宝宝的心理

刚出生的孩子是“自我中心”的,或者准确地说,他们并不能区分自己和外部世界,加之成长完全依赖父母,并能得到尤其是母亲良好的照顾和关爱,存在着自己即世界、自己即上帝的错觉和假象,故而“吃”的手段除了满足自己对食物的需要外,还表达着“将被吃的事物与自身融于一体,真正使自己获得其滋养”的愿望。这种假象的破灭始于婴孩与母亲的分离——当他们发觉母亲的行动,尤其是母乳的供给不能由自己完全控制时,他们会本能地以哭闹、咬母亲的乳头等方式发泄自己的焦虑和愤怒,然而这并不能阻止断乳和母亲陪伴程度的减少,于是他们将体会到生命中的第一次“哀伤”,即“母亲与我是不同的,她不受我的控制”,并借此完成对人我的区分,并开始形成“自我”的概念与意识。

口欲期

父母的关爱

来自父母和外部世界的关爱使婴儿感觉到自己被期待、被需要,“基本焦虑”得到缓解。缺乏足够的关爱,婴儿就会感到自己是多余的、不受欢迎的,内心将充满焦虑与恐惧。每每从记者那里见闻弃婴,他们被发现时,已经连最起码的抗争——哭的力量都不具备,只剩下颤抖且空洞的眼神。基本焦虑得不到满足,导致婴孩产生所谓的“口欲期固结”,即不断地在未来的发展中,寻求对这一时期严重缺乏的关爱的直接或替代性满足,在当下的国内,这种替代性满足大量地体现在吃喝无度上。含义当然很简单:储备脂肪、渡过饥荒,这是人类遗传下来的动物本能,没有“母乳”的支持,一个“婴儿”只有自身具备了足够的能量,才可以应付环境的险恶。

口欲期人格的成因当然不止于此。顺利度过口欲期,人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肛欲期,即“自主对羞怯”、“前运算阶段”和“幼儿期”。这一时期的孩子,能够区分人我,将要学会区分物我。外部世界变得更加复杂,进入他们生活的人会更多。父母不再无条件地给予和关爱,取而代之的是纪律、遵守和由此产生的控制感。孩子最先要学会控制的是自己的排泄,从成人为自己换尿布到能够自己控制、完成排泄,体会到自己可以控制、影响自己的行为,也就为学习、遵守外部世界的规则奠定了基础。

口欲期滞后导致的结果

如果这段时间家长仅用粗鲁或简单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就会造成孩子在口欲期过后仍然吃手,吃指甲,啃脚丫,长大后出现贪吃,抽烟,喝酒,饶舌,唠叨等现象。突然中断哺乳,宝宝的口欲被无情地剥夺,就可能导致宝宝将来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与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

由专家的研究说法可见,一岁以前的“口欲期”现象并不是偶然现象,更不是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一岁半左右,幼儿的发育快速,活动范围加大,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如果在这期间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并满足,则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这是心理学上称之为“过度补偿”的一种心理现象,以后一旦遇到焦虑不安,孤独无聊的情况就会不自觉的吮指、咬物、咬唇等,并进一步发展为口腔不良习惯。

口腔不良习惯是造成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正畸科的统计,约占各类错颌畸形病因的1/4。口腔不良习惯种类很多,其中有些不良习惯会导致骨骼、肌肉、牙齿等方面的改变,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1、吮指习惯2、咬物习惯3、咬唇习惯4、舔牙习惯5、吐舌习惯6、偏侧咀嚼习惯7、托腮及单侧枕物习惯

宝宝口欲期的教育

儿童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由于得不到心理满足引起的。除了在婴儿“口欲”敏感期应予以满足外,还应对儿童多拥抱、抚摸、引逗、亲昵等,母乳喂养,母亲的微笑和照顾,可使婴儿产生愉快和安全感,也可预防口腔不良习惯的形成。如果已形成了口腔不良习惯,尽可能采取合适的心理疏导方法,切忌粗暴简单的制止、恐吓、甚至打骂,以免引起小儿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而一味反复的提醒,则是等同于反复的强调注意,会引起小儿的紧张和焦虑,更难以戒除不良习惯;此时,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通过其它让其感兴趣的事情或户外活动分散对不良习惯的依赖。

这个时期的孩子多半会进入幼儿园,同时要学着自己吃饭、游戏和作简单的活动。他们既需要一种规范,又需要对这种规范的严格践行,包括教导者的身体力行。他们不能如成人世界那样“可逆地、情景性地”对规则进行解读,一旦他们认为规则是权威的,就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说明规则本身可有可无。在这种对规则的执行和遵守中,他们获得类似控制自己排泄的肯定感和安全感,这使得他们逐渐独立,并向更高的发展阶段顺利过渡。

本文来源于父母杂志,经天使之城小编整理。

天使之城-









































白癜风饮食禁忌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guoyao.com/zonshu/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