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珺建议家长,婴儿出生3个月后,头能直立,就可以经常让孩子趴着玩,每次3-5分钟,随着月龄增长,循序渐进孩子如果不爱爬,要抓住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在游戏中练习爬行,最好家长和孩子一起爬7-9个月是模仿能力形成期,训练孩子爬行时,家长先做示范,如追逐滚动的球,拿到后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模仿爬
受访/越秀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主任 张建珺
爬行对身心发育
会爬行之后,宝宝的活动空间变大了,父母及照顾者要高度注意居家环境的安全
不应有的东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爱把拿到的东西往嘴里塞,所以地上不能有钮扣、硬币、别针以及尖锐物品等,避免宝宝误吞而引发危险
剖腹产宝宝更要学婴儿期是指那段时间爬
文/羊城晚报记者 胡菁 通讯员 曾妍芳
培养平衡感及手足眼协调能力:爬行是宝宝第一次全身协调运动,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使大脑对手、足、眼的神经运动调控得以加强,促进身体的协调
3、宝宝爬行能触及的地方不能放置药品、消毒剂等物品,避免宝宝误食
宝宝体质会更好:爬行可以锻炼宝宝的胸腹、腰背、四肢等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并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为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基础爬行中消耗能量较大,有助于宝宝吃得多、睡得好、长得快
别让学步车
2、宝宝爬行时要有大人的看护,不要让他拉拽悬在餐桌边的桌布,以免桌上的茶具、热饭菜等砸伤或烫伤孩子;
耽误了宝宝爬行
不能去的地方:浴室和厨房的危险物品较多,婴儿期的特点要避免宝宝单独爬入
有关调查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90%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手段
带来众多益处
促进大脑发育:爬行需要多次的学习、实践,每次爬行都是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因此,学习爬行其实就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此外,宝宝在爬行中获得兴奋、成功、失败等多种体验,这些体验能够丰富宝宝的情感
张建珺表示,妈妈们的这些想法和做法对小宝宝来说是有害的因为行走是负重运动,而此阶段婴儿骨骼较软,关节肌肉还未达到负重的要求时,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行走,容易出现“x”或“o”型腿而长时间坐在学步车里,则会限制宝宝许多自主的手、眼、脚的配合动作
1、除了保证爬行空间的清婴儿期日常护理洁之外,所有带棱角的家具要做好防护,要保证地面没有电线拖扯,所有电插座都要盖上安全盖;
“三翻六坐八爬爬”,婴儿一岁前学习爬行,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宝宝从会抬头、翻身,到会坐、会爬、会行走,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爬行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宝宝正是在这种自主运动中学会掌握平衡、增强条件反射
探索欲望更强:爬行可以为宝宝更早、更好地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础这些学习经验将化为好奇心,让宝宝勇于探险,而且培养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
营造安全的爬行空间
“感觉统合失调”,是近年来常常被儿科提到的名词由于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等因素,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越来越多统计表明,3~13岁婴儿期的护理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胆小、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医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越秀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主任张建珺表示,爬行,是宝宝最早的全身综合协调运动,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体格发育及协调能力带来诸多益处——
4、宝宝爬行时最好穿连体服,爬行时就不会让小肚肚着凉不要穿前面有大的饰物及扣子的衣服,防止宝宝爬行时弄疼身体
很多妈妈在宝宝七八个月的时候就给他们买来学步车妈妈们觉得,“宝宝已经能坐得稳稳当当,扶着东西也能站一站了,当然可以学走路了,但至于爬,会不会无关紧要”另外,有一些妈妈认为,宝宝在地上爬来爬去太脏,不如跳过爬行婴儿期,直接学走路
上周六,越秀区妇幼保健院举办了“健康宝宝 幸福家庭”宝宝爬行比赛,一百多个宝宝参加了他们人生当中的第一场比赛 图/胡菁
白癜风怎么能好白癜风治疗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