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思翠等
医院
摘自《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第11期
1病史患儿,女,2岁。因“自幼生长发育迟缓”于-04-20就诊于医院肾脏免疫科门诊。为进一步系统诊疗收住入院。
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有1个姐姐,3岁5个月时因低钾猝死,院外查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示: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甲状腺指标、肾功、肝功均正常,临床表现与患儿类似,未能行基因检测及相关内分泌激素测定。
2临床表现患儿身材矮小(身高76cm,-3SD)、体重增长缓慢(体重8.5kg)、运动发育落后、喂养困难、呕吐、便秘、烦渴、多尿、懒动、行走不稳。病程中出现抽搐1次,发作时呈双目凝视,口吐白沫伴口周发绀(紫绀),紧握双拳,呼之不应,持续约25s后自行缓解,发作时无发热及腹泻。
3辅助检查血液检查:K+1.7mmol/L、N+mmol/L、Cl-85.7mmol/L。
尿检查:K+.1mmol/L、N+mmol/L、Cl-mmol/L。
血CO2CP29.5mmol/L,尿pH7.8。
肾素检查:卧位5.8μg/L/h(正常值0.1~2.33μg/L/h);立位7.6μg/L/h(正常值1.31~3.95μg/L/h)。
醛固酮检查:卧位pmol/L(正常值33~pmol/L);立位pmol/L(正常值~pmol/L)。
血压、甲状腺指标、肾功、肝功及多次复查血镁均在正常范围。
4初步诊断Bartter综合征。
5基因诊断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签定知情同意书后,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各2.0mL,提取DNA,应用下一代测序法对患儿及其父母BS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患儿CLCNKB基因多个外显子扩增未能成功。用普通PCR扩增CLCNKB基因的多个外显子,结果显示,其多个外显子区域扩增亦未能成功。采用双重PCR技术对其中的E1和E2区域进行扩增,结果显示,受检者的样本仅扩增出内参基因片段,而其父母及正常人样本均能扩增出CLCNKB基因的E1和E2及内参基因相对应的片段。高度怀疑受检者的CLCNKB基因存在大片段缺失突变,为确认其缺失突变范围,应用MLPA方法检测CLCNKB基因各个外显子。结果检测到1~3、5~6、8、10~11、13~15、17~19号外显子的纯合缺失突变(图1),完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在chr1P36.13处存在1Kb缺失(图2),符合BSⅢ型的基因突变特征。为对再次生育做遗传风险评估,MLPA方法检测患儿父母CLCNKB基因,结果显示其父亲为CLCNKB基因1~3、5~6、8、10~11、13~15、17~19号外显子的1~3、5~6、8、10~11、13~15、17~19号外显子的杂合缺失突变(图3),母亲也为CLCNKB基因1~3、5~6、8、10~11、13~15、17~19号外显子的杂合缺失突变(图4),父母为携带者,故患儿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图1患儿CLCNKB基因1~3、5~6、8、10~11、13~15、17~19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突变
图2患儿chr1P36.13存在1Kb缺失
图3父亲CLCNKB基因1~3、5~6、8、10~11、13~15、17~19号外显子杂合缺失突变
图4母亲CLCNKB基因1~3、5~6、8、10~11、13~15、17~19号外显子杂合缺失突变
6诊疗经过经纠正低钾、电解质紊乱及碱中毒,同时服用安体舒通、消炎痛等治疗,现患儿病情明显缓解,身高及体重均获得较满意增长,智能发育基本同正常同龄儿,已无烦渴、多尿,未再出现抽搐及肌无力等。定期复查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均在控制范围内,完善甲状腺、双肾、肝脏彩超检查,未见囊肿及结石。
7最终诊断Bartter综合征CLCNKB基因缺失突变。
8讨论年Bartter首先报道了2例小儿BS,此后国内外陆续已有相关报道。本病可为家族性或散发性,男孩稍少于女孩,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于婴儿及儿童期起病,50%在5岁以内发病,出生前部分可表现为羊水过多(该例患儿母孕期无羊水过多史),婴儿期体重增长慢、发育迟缓、无力、嗜盐、多尿、烦渴、便秘,部分伴有高钙尿症、肾钙质沉着症及感觉神经性耳聋等,也可在成人期因出现疲乏易累的表现而被偶然发现。作为慢性肾脏疾病的一种并发症,或表现为原发性肾小管疾病者,虽在小儿期已有本病但因病情较轻而未能被及时发现,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球旁器官增生及肾髓质细胞肥大,某些严重及慢性病例可见小球硬化、动脉和小动脉硬化以及肾小球周围纤维化,部分病例最终进展至肾功能不全。该例患儿因年龄小,且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均支持此诊断,未行肾脏病理活检。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肾性失钾及缺钾是本病所有症状的关键。现多认为本病主要异常是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对氯离子转运减少,从而导致Na+、K+重吸收减少所致。BS是内分泌和肾脏相关联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其诊断主要依据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需进行基因检测。本例患儿低血钾而血压正常,无明显胃肠道失钾、无药物中毒、无慢性肾脏疾病史,结合其年龄考虑BS、肾小管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进而分析其无酸中毒及甲状腺功能正常且无甲亢相应症状,初步诊断BS,并进一步行基因检测确诊。
目前发现至少有7种基因突变可导致BS及GS,其中5种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管髓攀升支粗段离子转运体编码蛋白改变与BS发病相关。SLC12A1、SLC12A3、CLCNKB编码离子通道转运体与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管腔膜对Na+、Cl-的重吸收有关,该例患儿由于CLCNKB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管腔膜对Na+、Cl-的重吸收障碍所致。KCNJ1、CLCNKA调节盐离子通道转运体。CASR基因是一种Ca2+敏感的G蛋白偶联受体,BSND基因编码barttin蛋白,主要在髓袢升支细段、TAL基底膜、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及前庭系统壶腹嵴的暗细胞上表达。BS主要发病机制与基因突变有关,根据不同的基因突变,将其分为BS(I~V型)和GS,而临床工作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又可分为:经典型BS、BS合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血钙、新生儿型BS、新生儿型BS伴有感音性耳聋和GS。该例患儿基因分型属于Ⅲ型、临床表现分型属于经典型。虽然各型BS都有自己的表型和基因型,但是并非完全一致,基因检测可作为分型的依据。
BS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合理治疗、经常随访、定期复查电解质、调整药物剂量及治疗方案,可预防和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补钾为主要治疗措施,有低镁血症者可补镁,同时需予保钾利尿剂,减少失钾,如氨苯蝶啶、螺内酯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可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纠正高肾素血症及高血管紧张素血症,缓解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改善患儿最终身高,同时还可通过降低肾脏钾离子通道(ROMK)的活性影响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2(NKCC2)的功能。本病婴儿期起病者病情重,约1/3伴有智力障碍,可因电解质紊乱、感染及脱水而死亡。该例患儿婴儿期发病,智能发育基本正常。5岁以后发病,预后尚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该病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多数患儿可正常生活。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什么医院好在北京线咨询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