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儿童高血压的

(1)超重与肥胖

  肥胖与儿童高血压存在密切关系。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是目前评价儿童肥胖及肥胖类型的常用指标。对参加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名(男人,占49.8%)7~10岁汉族学龄儿童的血压和体重状态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及不同体形血压偏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合型肥胖组>单纯腹型肥胖组>正常体型组,见图1.

注:(1)血压偏高: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大于年全国学生同性别、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第95位百分数(P95)界值;(2)单纯腹型肥胖:BMI正常,WHtR偏高;复合型肥胖:BMI偏高且WHtR偏高;(3)BMI偏高:根据WHO年公布的儿童营养不良标准和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标准》将儿童分为消瘦、正常、超重、肥胖,将BMI偏高定义为超重和(或)肥胖;WHtR>0.46。

  对安徽省名7~17岁汉族城乡中小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将各年龄组男女生的腰围按十分位分组,结果显示:男、女生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腰围分位值的增加而上升,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男生:χ2=29.87,P<0.)。以腰围<P30作为参照组,控制城乡和年龄后,当男生腰围上升至P60、女生腰围上升至P70时,高血压患病风险(OR)开始上升并达到统计学意义。此后,随腰围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OR)呈明显并持续的升高趋势,见图2。

  上海市对(男人,51.3%)名学龄儿童的血压与体重的关联性进行调查分析,测量儿童血压、体重、腰围等指标,BMI评价的超重和肥胖、以及WC评价的腹型超重和肥胖均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相应标准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和性别后,不论哪种类型超重和肥胖组儿童,其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BMI和WC在正常范围的儿童,其患病风险是正常儿童的1.5~2.2倍,见图3。儿童高血压患病率随着肥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

(2)糖和脂代谢异常

  年发表的哈尔滨、北京、济南、上海、重庆和广州6个城市多中心儿童血压调查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经济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和青春期后,高甘油三酯(TG)、高血糖、代谢综合征、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组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要高于正常儿童(P<0.0)。

(3)高血压家族史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BCAMS)研究课题组于年对名(男人,48.8%)6~17岁儿童的血压等进行调查,采用同人群年龄、性别SBP/DBP≥P95诊断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为单一时点的测量结果,分析儿童高血压与父母高血压病史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双亲均无高血压”、“父亲高血压”、“母亲高血压”、“双亲均高血压”4组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8.72%、13.83%、12.60%和11.50%(P<0.),见表1。

(4)出生体重

  对~年在无锡建立的出生体重队列人群进行长达18年的随访研究,将出生体重≥4kg作为巨大儿暴露组,2.5kg≤出生体重<4.0kg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调整孕周、性别、母亲职业、分娩年龄、母亲孕期体重等因素后,暴露组平均SBP(.8±9.4mmHg)高于对照组SBP(.3±9.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5)盐敏感

  对陕西汉中农村地区的儿童盐敏感高血压队列18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时期(6~15岁)盐敏感人群在成年早期(24~33岁)的SBP(.9±13.1mmHg)和DBP(78.2±10.4mmHg)显著高于非敏感人群成年早期的SBP(.3±12.4mmHg)(P<0.01)和DBP(74.7±10.8mmHg)(P<0.05),且其罹患高血压(≥/90mmHg)的风险是非敏感人群的2.34倍(RR=2.34,59%CI:1.04~5.25)。提示儿童时期的盐敏感是成年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6)宫内及早期营养不良

  年CHNS对胎儿-婴儿期(年龄<1岁)及幼儿-学龄前期(年龄在1~5岁)暴露于饥荒时期的(男人,48.1%)名成年人的血压等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标准进行高血压诊断,结果发现:在调整了年龄、婚姻状况、体重指数、腰围、吸烟、饮酒情况等因素后,女性胎儿-婴儿期及幼儿-学龄前期暴露饥荒的队列在成年期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未暴露组的1.62倍(OR=1.62;95%CI:1.01~2.61)和1.78倍(OR=1.78;95%CI:1.15~2.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未出现此种规律(见图4),提示出生早期的饥荒因素对成年高血压患病风险具有性别差异。

注:(1)“大饥荒”时期为~年;(2)对照组指出生于年10月1日~年9月30日的人群,胎儿-婴儿期暴露组指出生于年10月1日~年9月30日的人群,幼儿-学龄前期暴露组指出生于年10月1日~年9月30日的人群。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本文来自   获取全文,请登录

  本刊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索取本刊可发邮件至group01

wisky.cn。









































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
女性白癜风好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guoyao.com/ysjk/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