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生太牛将婴儿冻死再造心脏手

1

华西医生将婴儿冷冻至“死亡”然后干了件大事

川报观察客户端·四川在线记者杨丹

出生2周,体重2公斤,身长40厘米的一个新生女婴芸芸(化名),在她生命中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被冻至“死亡”,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全身血液被抽出,心脏,血管全部被打开……

6月2日凌晨5点,当这个还来不及有自己名字的婴儿再度睁开双眼时,她小小胸腔里跳动的,已经是一颗完整而健康的心脏。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教授,主刀医生赁可揉着僵硬的脖子开心宣布:“一个健康的心脏,是我们送给她生命中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新生儿四种病招招要命

两周前,芸芸出生在医院,刚一出生,她就出现心衰,肺动脉高压,肺不张,医生发现她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被送进新生儿ICU,经过一段时间的全力抢救,总算把芸芸救了回来,但严重的先心病是她致命的死穴。

于是,医院向医院呼救,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随即赶到医院会诊,医院后将会诊情况向小儿先心病专家赁可教授汇报。5月29日,芸芸被转至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赁可教授成为她的主管医生。

出现在赁可教授眼前的芸芸,是个足月小样儿,出生2周的她,明显比正常新生儿发育差了许多:体重2公斤,身长40厘米。检查后,赁可教授再次确诊芸芸是非常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发育不良,主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15毫米,“这四种病,招招要命!”赁可教授一面给芸芸做抗心衰治疗,一面加紧做手术准备。

“小孩最要命的是主动脉弓发育不良,”赁可教授给记者解释道:“主动脉弓就像一个交通枢纽,所有从心脏泵出来的血液,都在这里完成向身体各重要器脏的血液分配,比如大脑、肝、脾、肾等重要器官。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所有重要脏器就会出现供血障碍,小孩无法存活。而她现在发育不良的主动脉弓,就像在用一根家用自来水管道输送石油;另外,她的心脏上,还有一个15mm的大洞,这个也很要命。”

要给芸芸做主动脉弓重建成型手术,她身体的重要脏器在手术时刻无法得到血液灌注。“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在深低温停循环脑灌注下手术,把娃娃冻至死亡状态,让她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全身血液抽出,连新陈代谢也要被将至几乎为零,仅用低流量血液灌注大脑,保护大脑不受损。”赁可教授强调:“操作必须控制在40分钟以内。”

40分钟!“冻死”新生儿争分夺秒限时手术

6月1日晚上8:00,芸芸被推进手术室,赁可教授带着两名助手走上手术台,此刻的赁可教授,已然全副武装,头上戴着高科技的头戴式显微系统,上面除了显微镜,还有顶灯,这个顶灯能把光打进手术时看不到的死角。全麻后,赁可教授从芸芸的颈根部到剑突下,开出一道10厘米长的切口,打开芸芸的胸腔,此刻,体外循环开始建立,一根管子将芸芸身体里的血,全部被抽出体外,由慢到快流进身边的体外循环机,体外循环机暂时替代了芸芸自身的心肺功能……在体外循环机里,有个变温器,芸芸的血液流过这里的时候,被逐步降温,降温后的血液再由另一根管子输回体内,由血液给身体各个部位降温……

30分钟后,芸芸的温度被降到18°,呼吸、心跳停止,就连新陈代谢也几乎为零,达到类似死亡状态,体外循环机戛然关机停止工作,此刻开始倒计时,赁可教授必须在规定的40分钟内完成主动脉弓重建成型。

头戴显微系统的赁可教授麻利找出病变的主动脉弓,将其摊开,打开,然后切除病变最严重的主动脉弓,然后采用他最拿手的“滑动成型技术”,将芸芸心脏上的另一根血管——降主动脉拉过来与切除后的主动脉弓血管吻合……仅仅26分钟,赁可就完成了主动脉弓切除、吻合、重建、成型4大步骤,完美重建主动脉弓,“这个手术是个根治手术,不仅彻底解决了主动脉弓的发育不良,还能让主动脉弓获得了与娃娃身体同步发育的能力。”完成这个重要步骤的赁可教授有抑制不住的兴奋。

体外循环机重新工作,血液又开始在芸芸体内和机器间循环,循环的血液慢慢升温。在芸芸体温慢慢复苏的时候,赁可开始为芸芸做心内畸形修补,他用芸芸自身部分心包修补了那个15毫米的室间隔缺损,给了芸芸一个完整的心脏……紧接着,又做了动脉导管未闭切除和主动脉缩窄矫正……凌晨2:00,历时7个小时的手术结束,芸芸被送到ICU监护,今日凌晨5:00左右,云云睁开双眼,此时,她小小胸腔里,跳动着一颗完整健康的心脏。下午,查房后的赁可教授告诉记者:“孩子心脏的功能正在逐步恢复中,基本已脱离生命危险。”

华西20年前已有深低温停循环脑灌注手术

赁可教授告诉记者:深低温停循环脑灌注手术,在20年前就已进入医院,最开始采用在小儿先心病手术上,后来逐步扩展到成人,一年平均有30——50个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接受这样的手术。

赁可教授说,深低温停循环脑灌注对团队技术力量要求非常高,需要在顶级小儿心脏外科中心才能实施,它需要一支高技术的团队合作,涉及到很多专业,比如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ICU等,经过多学科医疗团队的合作,目前此类手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已经成功控制在5%,适合于主动脉发育不良、左心发育不良综合症,主动脉弓中断等先天性心脏病。

2

华西医生王伟用手术唤醒植物人

5月11日上午,四川大学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50岁的帕金森病人谢晓刚(化名)忐忑地躺在手术台上。此时,他的头颅已经开了两个微小的骨窗。手术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握拳—分开!”“屈腿—伸腿!”“脚踩自行车!”王伟教授一边手术,一边指导示范。病人原本僵硬的四肢居然立即完成规定动作。“我又能自由活动了!我解放了!”病人的声音透着惊喜。医院的理疗现场,而是在精准地往人的大脑里安装脑起搏器。这种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可以利用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神经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减轻帕金森病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它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帕金森病及其它运动障碍病治疗的“里程碑”。医院自年首次引入DBS,迄今已通过该手术帮数百位病人夺回大脑控制权。在四川乃至整个西部,王伟是植物人唤醒手术第一人。在全国神经外科中,他也是大名鼎鼎的一把刀。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吴晓铃

1给生病的大脑安个“开关”

医院神经外科住院部,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各种罕见病病患,展示着人间的各种苦痛。他们所患病症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就是大脑神经生病了。功能神经外科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手术以及借助神经调控仪器,重获大脑控制权。

人脑是最复杂、也是最脆弱的器官。

十多年来,从零开始,由多学科精英组成的伽玛刀中心、立体定向临床技术培训中心和神经调控中心在医院相继建立。而神经调控中心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能够提供全方位神经调控临床服务的专业化团队。

今年50岁的王伟,在神外主刀已经多年。

早上,以王伟为首的医院,为谢晓刚安装了立体定向手术头架,这个头架将帮助医生向患者大脑里精确植入电极。在磁共振检查室,放射科专家和外科医生一起,一遍遍进行大脑薄层扫描,以获取清晰的大脑影像。接下来,脑深部刺激电极就将跨越层层阻碍,精确植入大脑核团之中。

给病人做核磁共振杨琳/摄

这趟“旅程”相当惊险。

电极需要安装在大脑核团里。但这个状似蝴蝶的结构,深入大脑五六厘米,直径却只有4毫米左右。只要人活着,大脑就会不停地跳动,泡在脑脊液里的大脑还会漂移。医生手术,就相当于在宽广的足球场上瞄准一个不停跳动的篮球,还要准确地用标签射到篮球的正中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医生小心翼翼地避开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像猎手一般将刺激电极靠近核团。捕获、植入,开始刺激测试,神志清醒的谢晓刚突然发现,当王伟要求他伸曲手臂和腿脚时,僵硬多年的肢体突然就能自由活动了,“我已经好多年都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了,现在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这位50岁的男子,在手术室里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谢晓刚身体最放松的状态下,王伟调整好电极的位置和刺激强度,植入脑起搏器。这趟惊险之旅只实施了局部麻醉,由于大脑本身没有痛感,谢晓刚在紧张、松弛的情绪交织中做完了手术。

5月23日,谢晓刚的脑起搏器正式开机。医院的他,在不需要任何人搀扶的医院。未来,起搏器释放的电能将源源不断刺激核团,助他掌控大脑。

2唤醒沉睡的植物人

大脑控制权争夺战,人类还暂时处于下风,但病魔的防线正在被突破。

最近20多年,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一直在探索脊髓电刺激治疗植物人,但学界并无可以遵循的标准。4年以前,全世界接受唤醒手术的也只有多例,唤醒率在20%左右。而中国最近几年才开始探索唤醒手术,成功率也只有17%左右。

年10月,成都的十几家媒体,亲眼见证了因车祸导致严重脑损伤的植物人李先生,在唤醒手术治疗10个月以后,逐渐恢复意识,配合医生完成指令动作。迄今为止,医院已经给30多个植物人手术,尝试让他们从昏睡中醒来。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每年致伤新增植物人有数万人。其中,因外伤造成植物人状态者,如果其本身机体功能良好,脑的结构及代谢基本完好,年龄相对年轻,就有较大几率通过手术促醒。李先生便是通过手术促醒的一个幸运儿。

因车祸而成为植物人的李先生,手术后半年终于悠悠醒来,恢复远超预期。

王伟教授说,按照常理,习惯右手做事的人,左侧大脑是其语言中枢所在。车祸中致左侧大脑毁灭性损伤的李先生,为何又能恢复部分语言功能呢?“或许是人的语言功能分布在大脑两侧,其中一侧是另一侧的备份。当使用一侧遭到损毁以后,备份一侧的功能便在刺激下被激活。”

通过手术实践后的这一新发现,比唤醒一个患者更让医生激动。

“现在我的丈夫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5月18日,经植物人唤醒手术的另一位患者家属蒋女士,欣慰地介绍着丈夫的现状。半年前,她的丈夫因意外伤及脑部,不幸成为植物人。

蒋女士说,她丈夫在手术后20多天就有苏醒的迹象。由于被损坏的脑髓并不在语言中枢上,3个月醒来以后就能开口说话,进行简单交流。毕竟脑髓有过损伤,“现在只能搀扶着短时间走路,但可以自己吃饭,意识清楚,看电视还能自己换台。对我们来说,这已经是个奇迹!”

3每次手术都像一场战斗

和人脑打交道的手术,有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风险之下的巨大压力。

一台脑起搏器手术,正常大约五六个小时。但几年前的一台手术,王伟和同事却做了十几个小时。

做完手术时,王伟已全身瘫软,而助手李鹏因为心脏早搏,过度紧张后突然放松,直接晕倒。

功能神经外科讲究配合,必须内外科、影像、康复科医护团队通力协作,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克敌制胜。而团队成员也都熟悉王伟的口头禅:“守望相助,不得懈怠!”

术前准备杨琳/摄

和中国的很多医生一样,一台接一台的手术让王伟和他团队的工作强度到了“变态”的地步。下面是王伟的一份工作记录:

5月9日(星期一),上午门诊,从早上8点至中午1点。下午病房,收入院5—9名新病人,安排周二、周三手术治疗;

5月10日,6台伽玛刀治疗、1台接台手术,早上至晚上6—8点钟;

5月11日,正班手术日,手术3台。同时安排出院旧病人,并收治后半周治疗6—8名新病人,早上至晚上8—11时;

5月12日,6台伽玛刀治疗、1台接台手术,早上至晚上6—8时;

5月13日,机动安排伽玛刀治疗或手术,完成一周任务。

5月14日、15日,到院查房、巡视术后及危重病人。

……

5月中旬,王伟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出席了世界伽玛刀大会。“我刚在大会上展示了我们的临床科研成果。更关键的是全世界伽马刀的精英都在那里聚会,我取到的‘真经’,就可能是病人的福音。”

本文编辑:张通陈俊吴晓彤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白癜风怎样治疗好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guoyao.com/myjl/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