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中医保健知识概述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
Ⅰ、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即指五脏六腑,形气是指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Ⅱ、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主要是指小儿机体如萌土之幼芽,在正确的哺育下,将得到迅速生长。
总之,“稚阴稚阳”和“纯阳”两个观点,是用来概括小儿机体生理功能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小儿机体柔弱,阴和阳两气和成人相较均属不足,后者则是指小儿机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干生机蓬勃,往往阴液相对不足,水谷精微需求相对要多而言。两者代表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这也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
二、小儿的病理特点
Ⅰ、易于发病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某些疾病的抗病能力较差,加上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故外易为六淫之邪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肺脾两脏疾病发病率特别高。易患疾病咳嗽、哮喘、肺炎、呕吐、泄泻等
Ⅱ、易于变化小儿不仅发病容易,而且变化迅速,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更为迅速,更显复杂,具体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
Ⅲ、易于康复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处于蒸蒸日上,不断生长的阶段,脏气清灵,活力充沛,患病以后,若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疾病的恢复较为迅速,早晚的变化十分明显。
三、0-6岁儿童各期生理特点及保健要点
Ⅰ、新生儿期:从分娩到生后28天称之为新生儿期,此时小儿刚离开母体,开始独立生存。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机体柔嫩,各项生理功能均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生理调节,才能逐步适应生存环境。此时形体增长比较迅速,但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每天睡眠时间长达20小时。新生儿体质稚嫩,对许多疾病的防御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容易发生体温不升、体重减轻等,患病之后邪毒容易在体内扩散,导致严重后果。所患疾病大多与胎内、分娩及发育不良有关,如产伤、窒息、脐风、黄疸、硬脂肿症等。新生儿生后常有“胎热”的表现,如眼结膜充血,眼睑周围发红,小便浑浊,大便不通或粪便酸臭等。可用黄连0.9克,置小杯中,放少许水隔水蒸,每日喂服1~2次,次日将原药加水再蒸,连服3天。也可用生大黄粉,每日0.6克,或牛黄每日0.15克,开水调服,连用3天,以消“胎热”。
Ⅱ、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由于这个时期小儿以乳食喂养为主,所以又称乳儿期。这个时期生长发育特别迅速,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在此期表现最为明显,在一年时间内,体重较之刚出生时增长3倍,身长也增长了1.5倍,头围、胸围的发育也十分迅速。机体迅速增长需要大量营养物质补充,此期虽以乳食为主,但必须按月增添辅助食品,这样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同时婴儿脾常不足,运化乏力,哺喂不当,又易造成婴儿腹泻、积滞、腹痛、呕吐等脾胃疾病。此期小儿肺脏也很娇嫩,卫外未固,也很易发生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病证。在出生6个月后,由母体获得的免疫能力逐渐减弱,若不按期预防接种,则传染病发病率将会急趋上升。此期保健重点为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增加辅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Ⅲ、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这一时期小儿体重及身长较以前缓慢,但生理功能日趋完善,乳牙逐渐出齐,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断奶之后由于食物品种转换,脾胃功能又较弱,容易造成吐泻、疳证等。此时户外活动增多,接触传染病的机会增加,如痒腮、顿咳、水痘、丹痧等时行疾病发病率增高,应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对于幼儿,要注意断奶后的喂养,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起居习惯,加强户外活动,促进体格生长。同时还应根据这一时期儿童智能发育的特点,进行早期教育,以开发幼儿的智力。
Ⅳ、幼童期:从3周岁到7周岁为幼童期,也称学龄前期。这个时期由体格的迅速发育转到神经精神的迅速发育,与成人接触更密切,理解和模仿力增强,语言逐渐丰富,并开始具有不少抽象概念,好奇、好问、好模仿,求知欲较强。此期小儿,应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卫生习惯。幼童期小儿抗病能力增强,肺脾病证发病减少,但由于活动范围增大,又缺乏生活经验,对外界的危险因素没有识别能力,加上远离成人控制,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如外伤、蜇伤、烫伤、触电、车祸、误食药物毒物等,因此必须注意对幼童加强安全教育。此外还应继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并需注意眼睛、口腔的卫生和护理,并积极防治各种寄生虫病。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