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主要依靠语言,然而语言能力并不是我们出生时就具有的,虽然婴儿会发出咿呀的声音,但这时他们往往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更不知道他们的声音代表着什么。但是作为新手父母,当他们听到第1声爸爸妈妈时还是会非常激动,甚至会表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才几个月就能够说话。但实际上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的发音在他们月龄过小的时候往往是无意识的,究竟什么时候宝宝才会真正地喊妈妈呢?小张是一名早教老师,所以在怀孕的时候就非常注重胎教。宝宝出生后,她就只要有时间就会和宝宝交流,有的时候是随便地聊聊天,有的时候是朗读一些绘本,重要的是每天都会坚持。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她突然听到了孩子从口中发出了类似妈妈的声音。这让小张大喜过望,之后孩子又叫了几声,让她确定了孩子真的是在喊自己,于是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公。6个月就会喊妈妈,这确实是一件让父母开心的事情。有人说这是因为小张的早恋教做好,早早地就和孩子说话,也有人说这孩子比其他孩子都聪明,所以说话才会比较早,当然也有可能是受到遗传影响。经常和孩子说话,会让他们早开口吗?哈佛大学的学者对孩子说话的时间做过研究,在结论中得出一般情况下孩子在2~4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预备说话的状态,这时他们虽然不会说话,也没有说话的意识,但在无形中其实也为日后说话做了准备。在孩子8个月的时候,他们的语言能力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达到巅峰值,一直到三岁,孩子的语言能力才会进入平均水平。而在这段过程中,外界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妈妈能够每天坚持对孩子说话,那么会让孩子的词汇量出现成倍的增长。在孩子7~8个月的时候,一般都会发出一些无意识的声音,比如爸爸妈妈或者奶奶这种简单的词语。之所以称之为无意识,是因为孩子并不知道这些词语的含义,而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所以此时他们喊的妈妈,根本不是针对自己的妈妈而发声。不过仅仅是两三个月之后,当孩子10个月左右,他们的词语发音就会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这个时候他们渐渐明白了自己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一直到一岁半的时候,孩子的语言能力会出现突飞猛进的进展,掌握越来越多的常用词。这也就表明孩子真正知道喊妈妈往往是在他们10个月之后。当然这只是针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已,也会有小部分的孩子在语言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同龄人,如果在半岁之前就能喊出妈妈这个词,那么就说明孩子的大脑发育的很好,智力有明显的优势。既然父母的唠叨能够让孩子语言能力提高得更快,是不是就代表着只要父母愿意和孩子多说话,那么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就会领先他人呢?其实和父母的唠叨相比,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对他们声音的回应,这才能让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早说话?尽量多地和孩子交流不管孩子是否能够听懂自己在说什么,父母都应该尽量在孩子耳边不断地输入大量词汇。也许表面看起来这并不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但其实在孩子的大脑中,这些词汇已经被接收,会慢慢地转化成他们的知识。积极作出回应当父母听到孩子不停的发出声音时,千万不能够置之不理,也不能够觉得孩子可爱,就只是在旁边看着不说话。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第一时间回应宝宝,即便这时父母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应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作出回应。同时也可以抛出问题给孩子,在“一问一答”中帮助孩子更早地说话。进行亲子阅读在孩子小的时候,亲子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父母和孩子交流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喜欢听父母说的故事,因为听到父母的声音会让孩子很有安全感,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爱包围。哪怕孩子不能够理解绘本里的内容,父母也要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妈妈都希望能够从孩子口里听到他们最想听的两个字,这会让她们有浓浓的幸福感。虽然孩子早说话,也许代表着他们更聪明,但每个孩子的发育是有所差别的,所以作为父母不用操之过急,不要用其他孩子的发育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会耐心地等待,相信一定能够看到花开的那一天,听到孩子喊一声妈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guoyao.com/myjl/myjl/1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