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无论人生处于什么年龄段,只要

荀子,这位战国时期的巨匠,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璀璨明星,更在政治和教育领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怀着对孔子的无尽崇敬,尊称其为道德的典范,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驾。荀子视孔子为精神导师,矢志不渝地弘扬儒家学说。

汉代儒家之礼学,犹如涓涓细流,源自荀子的智慧之泉。诗经学、春秋学亦与荀子紧密相连,清人盛赞其“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荀子在儒家思想的宝库中,不仅继承了孔子的“仁”之精髓,更独具匠心地融入了“礼”与“法”的理念。他强调社会秩序与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与孟子的“义”理念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儒家思想的宏伟殿堂。

然而,在这儒家道统的璀璨星空中,荀子的名字似乎黯淡无光。这究竟是何缘故?其实,荀子的思想正是因其独特的批判精神和包容性而独树一帜。身为儒家,他却培育出了韩非和李斯这两位法家巨擘。韩非集法家之大成,李斯则将法家理念与政治实践完美融合,助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千秋伟业。这恰恰展现了荀子学说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蓄,但也因此让他在儒家道统中显得与众不同。

尽管如此,荀学无疑属于儒家思想范畴。现存《荀子》三十二篇,大多出自荀子之手,内容涵盖哲学、逻辑、政治、道德等诸多领域。《劝学》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既是一篇充满智慧的说理佳作,又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政论散文。全文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句法简练而富有韵律,议论与比喻相得益彰,情感与文采共舞,充分展现了荀子文章的独特魅力。

《劝学》这篇佳作,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劝勉世人不断追求学问,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热情。全文洋洋洒洒一千七百余字,巧妙地运用了约二十个比喻,巧妙地将学习的重要性、目的、态度、内容和方法等各个层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荀子秉承了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认为人的道德品质并非先天注定,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学习来塑造。他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一点,就如同南方的吴、越与北方的夷、貉的婴儿,初生时哭声无异,但长大后却因环境和教育的不同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习俗和个性。

其次,文章深入探讨了学习的规律。荀子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同积累跬步才能行至千里,汇聚小流才能成江海。这种积累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探讨了学习的规律之后,文章进而讨论了学习的内容、态度和方法。荀子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述,强调学习应从诵读经典开始,以学习礼法为终。他认为,经书如《诗》、《书》等是政事之纪,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而礼法则是社会的纲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这些知识和智慧的过程。

最后,文章升华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全”和“粹”。荀子追求完美的品格,认为只有不断诵读、思考和实践,才能使人变得更为全面和纯粹。他形象地比喻说,这就像是在人的心中播种下善的种子,通过不断地滋养和呵护,使其生根发芽,最终开出美丽的花朵。这种对完美品格的追求和向往,正是《劝学》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劝学》荀子(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插图]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插图]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读《劝学》认识学习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guoyao.com/zonshu/zonshu/16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