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身高增长的时候,家长们常常陷入如下误区:
1.迷信“二十三蹿一蹿”,结果被坑了!
家长们常说的“二十三蹿一蹿”只是民间传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若家长期待23岁还能长,最后结果只能是骨骺线闭合,长个儿无望!很多家长迷信这些,结果孩子没长个儿,被坑了!
2.相信“父母矮孩子一定矮”,结果上当了!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个头矮,孩子也一定长不高。殊不知,这些错误的认识正是导致孩子变成矮个子的罪魁祸首!身高虽然有较大的遗传几率,但后天努力也是决定最终身高的重要因素。
医学证明,遗传对身高影响占到60%—70%,但是通过后天努力,我们每个人仍有30%的长高空间可以挖掘,如果早期干预,身高仍可以多长15厘米。华裔篮球明星林书豪的父亲只有cm,而他却长到了cm,就是干预使生长激素分泌旺盛的成功案例。但是如果不干预,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矮。那些相信俗话的人,孩子没长个,结果上当了。
3.孩子不长个儿,盲目补营养,结果帮倒忙!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缺乏基本的常识,盲目给孩子吃大量的“营养品”或“补品”,殊不知这样会直接导致孩子肥胖、性早熟,而性早熟会加速骨骺线提前闭合,缩短孩子的长个儿年限,最终导致孩子身材矮小。
4.为长个给孩子补钙,结果不可能!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长不高是因为缺钙,补钙就能长高儿,其实钙不是使骨骼生长的主要动力。骨骼生长靠的是生长激素和从食物中获得的蛋白质和营养素。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即使有足够的钙,个头一样长不高,长个不仅与补钙有关,生长激素等与生长有关的因素是否正常都要全面评估。
5.父母是大个子,孩子一定高,结果也未必!
父母是大个子,孩子也有可能是小矮个。因为影响孩子的生长因素较多,每个孩子情况不一。从婴儿期至青春前期依赖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青春期生长速度再次加速,与性激素增高有关,内分泌疾病影响身高。父母都是大个子,并不表示,他们的每个孩子都是大个子。
这些错误认识,常常造成孩子失去最佳生长黄金期,长个增高无望导致家长后悔终生。那么,家长们如何科学判断孩子身高是否正常?怎么才能合理地帮助孩子长高?怎么选才能选对营养品或助长产品?
科学预测孩子身高重视挖掘15cm长高潜能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亚洲人最新身高预测公式。这个公式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亚洲人的特点,经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制定并推广使用的身高预测公式,准确度非常高。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厘米)±7.5cm女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厘米)±7.5cm
如果一个男孩,父亲的身高是cm,母亲的身高是cm,那么他的理论身高就是(++13)/2=.5厘米,然后将自身成长值7.5厘米计算在内,那么这个孩子最终的身高是cm-cm之间,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环境不佳,成长潜力没有被挖掘,孩子的身高将定格在cm,而在成长充分的前提下,孩子可以长到厘米。同一个孩子,身高最大差竟然达到15cm。这也意味着,很多孩子都有充分长高的潜能。
常观察细对比五大方法及时发现矮小孩子在成长中,家长应密切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北方乌发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