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突然不爱吃奶了9招帮你科学度过宝宝

有了孩子后,新手父母的生活就基本围绕孩子的吃和睡展开。且不说咱们说得最多的“睡”,且说一旦“吃”出了问题,妈妈们常常会特别担忧和焦虑。可事实上宝宝突然不吃奶或奶量大幅减少的情况很常见,尤其是3-6个月的宝宝,算是厌奶现象的“重灾区”。

然而在国外的权威资料里,比如美国儿科学会,并没有很正式的“厌奶”的说法。国外和厌奶类似的相关说法只有nursingstrike(罢奶)和feedingdifficulties(喂养困难)。

那么厌奶到底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正常生理现象,还是另有隐情?我们到底应该顺其自然,还是积极干预?让元气圆同学来跟大家好好说道说道呗。

“厌奶”可能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厌奶一般最常发生在3-4个月的宝宝身上,是有一定生理基础的。

新生儿的胃大概只有葡萄那么大,一次装不了太多粮食,再加上三个月前小宝宝天生的“吮吸反射”,以及相对密集的“猛涨期”,很多小宝宝前两个月的吃奶频率都非常频繁。

但是随着宝宝长大,你可能发现宝宝每次吃奶的时间短了,吃奶间隔长了,吃的时候也不专心了。甚至有的时候,感觉宝宝一整天都没好好吃。

如果你想按点强行喂,他可能左右转动脑袋,拒绝含乳,或者吃两口就吐出来,向后挣扎打挺,大哭拒绝。三个月以后宝宝体重增加的步伐也放慢了,更加剧了父母的担心。

宝宝到底怎么了?是“厌奶期”到了吗?

“厌奶”也可能是宝宝的情绪作祟

拒绝吃奶的小宝宝,有时候第二天就会乖乖恢复食欲,你还没有搞清楚为什么,他就重新变成小吃货。

也有一些战线拉的比较长,可能在半个月内结束不吃不喝的“修仙”。但是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出现长期的厌奶,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心理原因。

宝宝的食量和父母的预期不一致,或者偶尔的厌奶导致父母的焦虑,都可能因为强行喂养逐渐演变为持续对抗。

比方说:宝宝拒绝的时候硬塞,短期内反复尝试喂奶,按住宝宝的头防止他把乳头或者奶嘴吐出来,为了弥补白天的奶量频繁夜奶,等等等等。

这些你看起来可以让宝宝多吃几口的行为,很可能潜移默化中让宝宝把吃奶看成了一种压力和负担,短期内可能有效,长远来看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多数长期厌奶的行为,都是喂养者忽视宝宝真正的需求,长期强迫宝宝进食,让宝宝对吃奶产生厌恶和抵制。

解决这种心理上“厌奶”的中心思想,就是恢复饥饿感。

“病理性厌奶”一定要小心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宝宝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也很可能会导致厌奶,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就医。

严重的胃食管反流导致奶液回流甚至烧伤喉咙或者食道

鹅口疮、疱疹性咽峡炎等导致的口腔疼痛

耳部感染会让喂奶时耳朵的压力和疼痛感增加

感冒或鼻塞导致的呼吸困难

贫血会导致食欲下降,常见于没有从母体带来足够的铁的早产儿

接种某些疫苗也会让宝宝发烧或者食欲不振

“厌奶”宝宝还有哪些小心思?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情况,还会有一些原因可能会让你的宝宝暂时抗议进食,需要你稍微用一点点小对策:

外界环境:三四个月的宝宝开始变得耳聪目明了,玩心重,视觉和听觉刺激都容易让本来认真吃奶的宝宝分心。

对策:找一个相对安静且阴暗的环境喂奶,吃奶的时候不要逗引宝宝,让宝宝养成专心进食的习惯。如果宝宝被外界环境吸引不好好吃奶,可以安静的等待一会,看他还会不会再吃,尽量避免用按头之类的“暴力手段”强迫宝宝吃。

长牙:宝宝一般6-9个月期间会开始冒出第一颗小牙,长牙前牙龈的不适也很容易导致宝宝烦躁,拒绝吃奶。

对策:给宝宝买一些材质安全的牙胶啃咬,缓解出牙不适,也可以用干净的纱布套在手指上,帮宝宝按摩牙龈。

奶的流速:流速太快或者太慢都容易让宝宝的“用户体验”下降。奶阵来的时候呛到宝宝可能让他很长时间都沉浸在不好的回忆里,从而拒绝吃奶。瓶喂的宝宝也会遇见流速慢的情况。

对策:亲喂的时候第一个奶阵最急最汹涌,容易呛到宝宝,可以在喂奶前打圈按摩,刺激奶阵提前出来,或者用吸奶器吸出一部分奶,都可以降低宝宝被呛到的几率。瓶喂的宝宝拒绝吃奶可以能是提示你,需要换不同型号的奶嘴了。

奶睡联想:有奶睡习惯的宝宝如果拒绝吃奶,可能是没玩够,以为你要让他睡觉,于是用大哭拒绝的方式来抗议,宝宝内心的OS可能是,我不要睡,我还没玩够。

对策:最根本的是纠正睡眠依赖,但是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可以先换个环境试试,比如宝宝一般在卧室睡觉,就去客厅喂奶。

有嗝:宝宝吃奶很容易进入空气,如果没有及时拍嗝,胃里充满了小气泡,也会导致宝宝食欲下降。

对策:如果宝宝吃奶很急或者你的奶阵比较汹涌的话,通常可以在第一个奶阵过去以后帮宝宝拍一拍。给小肚子腾一点空间出来,宝宝可能会多吃一点。

添加辅食:宝宝在添加辅食后厌奶也是很常见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尝过了果汁、饭菜等味道比较好的东西,就嫌弃相对清淡的母乳了;另一方面,可能是辅食添加不当让宝宝丧失饥饿感,从而拒绝吃奶。

对策:辅食添加早期以味道清淡的东西为主,避免太早给宝宝吃太甜或者太酸的东西,刺激味觉过早发育,干扰奶的摄入。

如果因为辅食导致的厌奶已经发生了,首先确定孩子喜欢的味道,再用这种味道做引子提高宝宝对奶的兴趣,比如在妈妈的乳头上涂一点果汁,等宝宝接受了再慢慢减少直到恢复正常。

如果宝宝因为吃饱了辅食而拒绝吃奶,你可以试着把进食顺序调整为先吃奶,再吃辅食。即使是已经添加辅食的大宝宝也不要轻视奶的作用,一岁半以前的宝宝应该仍旧把奶当做“主食”。

吃的够不够,生长曲线说了算

如果你对宝宝的成长没有正确的心理预期,可能会把宝宝生长发育中的正常现象当成“厌奶”,因为害怕宝宝吃的不够产生焦虑,最后演变成不尊重宝宝的进食需求,强迫宝宝吃奶,造成喂养过程中与宝宝的对抗。

宝宝吃的到底够不够,读懂生长曲线,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宝宝出生的1-6个月每月测量宝宝的身高、体重、头围,6个月的宝宝以后可以2个月测量一次。

选一个记录生长曲线的APP,把测量的数据输入进去,就会自动生成宝宝独有的生长曲线图。

宝宝的生长过程不是线性发展的,你会发现,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体重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前三个月增长速度最快,几乎等于后九个月增长之和。

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一直在3%到97%的区间内,沿着其中的某一条曲线增长,就说明宝宝的生长是正常的。

不要认为宝宝的曲线在50%以上才是达标,宝宝的成长受到出生时候初始数据、家庭遗传等影响,只要是持续匀速的增长,就证明宝宝的喂养非常成功。

短期内突然大幅度上升或者大幅度下降需要引起警惕,及时请医生帮助寻找原因。

比如宝宝一段时间不好好吃奶,体重突然从90分掉到了60分位,你就需要认真寻找对策了。

除了生长曲线以外,你还有一些更简便的小方法确定宝宝是否吃的够,比如看尿量,如果每天尿满5到6片尿不湿,或者6-8片尿布,说明宝宝摄入的奶量是正常的。

再比如,如果宝宝的体重三个月时有出生时的2倍,一周岁时有出生时的3倍,满两周岁时有出生时的4倍,说明你的喂养基本也是正常的。

只要宝宝生长发育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偶尔几天不好好吃奶,完全可以顺其自然,尊重宝宝的意愿。

美国儿科学会上也并没有建议宝宝喂养的具体时间,它的原话是:“婴儿的最佳哺乳时间表是什么样的呢?应该由他自己来决定。”

假如你不确定宝宝是不是想吃,可以先温柔的尝试一下,如果宝宝用扭头、打挺和大哭无情的拒绝你了,就请乖乖收起你的“胸器”,过一阵子再试吧。

内容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

长按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guoyao.com/ysjk/9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