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妈友们谈起一个熟悉的场景:
家里来了父母的朋友,孩子第一次见,爸妈催促孩子叫人,可孩子总是怯生生躲在妈妈的身后,露出一个脑袋来警惕地盯着陌生人看。原本什么话都会说的孩子,瞬间变成了小哑巴。或者:
第一次带娃到老友家里玩,谁知原本在家里吆五喝六的霸王宝宝,一下子变成了安静的小绵羊。永远黏着妈妈,一步都不肯走远。又或者:
爷爷奶奶来看孙子,买了一个声光电的电动车。开起来一阵“呜呜呜”的马达声,酷炫得不得了。可是,小娃就偏偏被这酷炫狂拽X炸天的声音吓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大哭,留下满心期待的爷爷奶奶面面相觑。这时候,妈妈们会听到最常见,也是最烦人的一句话:
“怎么了?胆子怎么这么小!”
你才胆小呢!你们全家都胆小!
无论是害怕陌生人、陌生环境还是陌生事物,这都可以归因为孩子认生。所谓认生,是孩子对于新异刺激的恐惧反应。
认生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认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表现,涉及到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对周围情绪的感知等等心智的发展。只有当孩子成熟到了一定阶段,能够看出熟悉与陌生的不同才会发生认生。这个过程需要观察、需要记忆、需要辨别,这不足以说明认生正是孩子长大了的表现。
孩子认生往往是因为有了一定自我防御的意识,他不再是原先那个躺在妈妈怀里傻呵呵不知天高地厚的娃娃了。他能下意识地了解到一个陌生人或事物的出现,将伴随危险的可能性。
即使这种意识很模糊,但不得不承认懂得自我保护的确是孩子成长的标志,值得鼓掌!
怎么人家孩子不认生
首先,我理解的不认生是
即使与最亲密的代养人分离进入陌生环境或接触陌生人也完全不会不安焦虑;
和任何人,无论胖瘦、男女、老少、颜值高低都可以轻松地打上一声招呼;
对于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跃跃欲试。
这才叫不认生。但这种“不认生”其实并不是好事。
形成正常亲子依恋关系的孩子,在2岁之内,如果平时主要养育人不在身边,都会排斥陌生人的,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也会焦虑的。因为他的“安全岛”不存在了。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主要养育人不在身边,谁抱都无所谓的现象其实是很可怕的。说明他没有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具体可见旧文《安全感
你的宝贝对你依恋吗?》)
其实,上述不认生的情况一定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认生的反应。
可能这个孩子能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可是他或许在电梯里看见忽然上来一个皮肤黝黑的快递小哥,就吓得往妈妈背后躲;
可能这个孩子到别人家玩就跟进自己家似的,但或许他忽然看见一个会响的火箭玩具就吓得急忙丢掉。
每个孩子都会有认生的现象,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而那些真正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
可是,我们还总是会听见“你看,XXX家的小孩就一点都不怕生,会主动打招呼”。这种狭义意义上的不认生也的确存在。
能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在生人面前表演节目也落落大方。
可是,除了环境因素,这很多是和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有关的,娘胎里带来的。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气质是先天的,无法改变。而性格却是后天的,可以培养。心理学家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类,分别是#¥*……
~~!**,反正说了你也记不住。重点是,四类气质类型告诉我们,有的人天生就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情绪波动大;而有的人天生就敏感、沉稳、克制力强。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只要配合适合的环境,正确引导,都能活成各自精彩的人。
所以,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在生人面前表演节目也落落大方时,不要忘了你家那个“害羞”小孩,做事沉稳谨慎,不够外放,但也不容易出错,也给你省了不少心。
“胆小”标签害死人
孩子在6岁之前对于自我的认知是模糊的。他们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能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
那么他们怎么来进行自我评价呢?%来源于他们信赖的人对他们的评价,通常是父母(或主要养育人)和老师。
当你说“宝宝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时,他就认为自己是懂事的。当你说“宝贝你是个能干的孩子”时,他就认为他是能干的。所以,当你轻易地脱口说“你是个胆小鬼”时,你的孩子就真的会认为自己胆小。
我们小区里就有一位4岁左右的小姑娘。大孩子小孩子都在一起玩滑梯,小姑娘却一直站在奶奶身边默默看着。
也许是因为小姑娘也挺大了,还黏着奶奶,大家有些讶异,总是会时不时目光追随一下。她奶奶觉得不好意思了,就说:“我们胆子小,见这么多孩子在滑梯上就不敢上了。”说完还教训小姑娘道:“你怎么胆子这么小,你看那么小的弟弟都敢玩滑梯。”
小姑娘低着头,直接回了一句:“我就是胆子很小的。”
当你第一次因为孩子认生随口说出“你真胆小”时,一切或许都没有变化。但当你第N次这么说的时候,你的孩子真的就会变成一个胆小鬼。
改变认生的几个步骤
虽然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认生,而认生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本着良好的祝愿,我们还是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是落落大方的,至少在生人面前不是像惊弓之鸟一样。
能成功进行社会交往的孩子与主要带养者之间都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
由此,他们发展出了自尊和自信。当婴儿期感受到来自照料者热情,关爱地温柔回应,孩子也会从这样的被爱中学会相信他人和尊重他人。
多提供社交的机会,并教授基本社交技巧。
经常带娃出门玩耍,教给孩子最基本的社交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换、商量、退让、妥协、道歉和原谅。第一次娃知道了该怎么做,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状况就不会手足无措。社交技能就这么在一次次历练中获得。
这就是很多大V专家一直在说的:“经常带孩子出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要给孩子创造社交的机会”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带出门就够了,带出门了也要观察孩子,也是要教会基本的社交礼仪和技巧。
不认生的孩子通常有善于社交的父母。
父母应作出榜样。让孩子看到你是如何与你的朋友交往的。接受了他人的服务和帮助是如何说“谢谢”。在电梯里是如何和陌生人打招呼的……
让孩子参与到你和朋友们的交往中。如一起包礼物,准备一顿和朋友们一起的午餐。当你和朋友聊天时,让孩子在你旁边。让孩子明白倾听的价值和如何分享自己的观点。
献宝的观念不能要
你的孩子不是商品,不能用于货比三家,也不是用来给你脸上贴金的。他没有义务服务你的虚荣心,所以也不要指望孩子能为你在亲朋好友面前“争脸”。他只是一个孩子,爱你,依赖你,但不属于你。
没有哪个大人能忽然之间在一群不熟的人面前说唱就唱,说跳就跳的,那是不是SA?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到,何苦要求孩子呢?
当我们把献宝的观念扔进垃圾桶的时候,或许会发现我家孩子其实一点儿也不认生。
你是带娃来社交的,别只顾着自己social
安全感
你的宝贝对你依恋吗?
只要一招,搞定娃的大哭大闹
转发是最好的打赏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