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分析人士:食品安全与否不在于企业大小
在工信部此前印发的《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中,鼓励乳企之间吞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并重组及淘汰一批乳企被作为重要内容。但是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将一些乳企清算出去,或将小企业归之大企业,都对当前的食品安全无太大意义。
乳业专家王丁棉直言,管理部门鼓励企业吞并,优势是方便管理,却不见得有益于食品安全;在他看来,企业规模集中对奶业发展并没有好处。“企业越大,对奶源的需求就越多,到时候就要抢奶源。”王丁棉称,目前国内所有乳企的自供奶源比例仅占全中国所有奶源的10,大部分企业奶源依然是从散户中收购而来。自建奶源基地,是一项风险非常大的投资,除需要有足够的财力,还需要在养殖、管理等方面具有成熟的机制。食品安全与否其实不在于企业规模大小。
国泰君安香港分析师郭日升认为,虽然政府推动企业整合的目的在于提高食品安全,但从今年的食品事件来看,大企业也难以脱身。
王丁棉认为,就目前看来,国产乳品企业最大的困惑在于消费者缺少信心,这也致使国产品牌在与洋品牌的竞争中溃退,一方面终端价格提不上来,另一方面又要承受不断增长的本钱压力,“人工、水电都在涨”,而近年来由于政府不断出台的监管措施,也使得企业的检测本钱大幅上升。
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高伏昨日表示,工信部将推动建立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这块工作处于试点阶段,准备在今年底,在蒙牛、伊利、完达山和三元等4家企业中展开试点工作,建成实用、便捷、可扩大的追溯体系,实现消费者采取智能等终端及政府站平台,对企业基本法令信息进行实时追溯和了解。据上海一家乳品企业称,其用于电子追溯体系的本钱投入就达200多万元。
王丁棉称,目前出台的监管政策可能会致使一些乳品企业“喘不过气”,最后不得不在市场竞争中退出。而这些政策是不是有效,56年后自然会面分晓。
乳业研究员宋亮则认为,对蒙牛和雅士利的整合,工信部可谓“果敢”。但他认为,企业整合应当由市场导向,而非政府推动,“政府应当画好条条框框,让企业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自行整合。”不过,宋亮同时认为工信部推动的整合有其积极意义,“品牌越多,问题也越多,一些地区性效益不好的企业就应当被整合掉。”通过整合,使得政府可以更容易地向企业推行其包括诚信等在内的各种管理体系的建设。
宋亮其实不担心整合后的企业存在抢奶源的隐患,“如果两家企业整合后,会根据市场需求调剂产品导向。”在他看来,目前企业整合最关键的难点在于如何理顺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很多地方乳企与地方政府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而能否到达食品安全的效果,关键又要看企业如何整合。
宋亮认为食品安全还触及多个部门,工信部主要管生产,但除生产,还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加强监管,全方位对市场整理。就目前乳企面临的诚信危机,更需要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管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消费者之所以对国内食品丧失信心,就是在过去一次次食品安全事故中,处理结果未能让消费者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