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心理层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心理发展

家长越懂孩子的心理,就越会和孩子相处。

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根本过程是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连续性就是指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而且又在此基础上萌发出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是指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具有各自的规定性和相对一致的年龄区间。

年龄特征成为表现心理发展阶段性的重要指标。所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

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遵循某些共同模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能因人而异,会加速或延缓,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定的。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如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

而且,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把个体从出生以后的心理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学龄前期(0~6岁),本阶段又可分为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和幼儿期(3~6岁);

学龄初期(6~11岁),又称童年期;

学龄中期(11~15岁)又称少年期;

学龄晚期(15~25岁),又称青年初期;

成年期(25~65岁)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65岁以上到生命终结)。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指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不同,到成熟所需时间以及发展高峰出现的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同。

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迄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如婴幼儿期和青春期,身心发育较快,而成人期则发展较为缓慢。

人的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较早,出生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脑重的25%,1岁时达到成人的60%,2岁时为成人的75%,6岁时已达到成人脑重量的90%。

而人的生殖系统在青春期以前发展得较慢,到青春期则飞速发展,到20岁以前就基本达到成熟水平。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关键期。

4.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总是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又有个人特殊性,即个别差异。

由于遗传素质、教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各种心理机能开始出现和发展的具体年龄、发展的速度、各种心理机能发展所能达到的最终水平,以及各种心理成分在某一个体身上的结合模式都会有所不同。

例如,有的个体言语能力强,有的个体动手能力强;有的英才早露,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具有音乐天赋,有的表现出绘画的天分;有的好动、善于交际,有的喜静、比较内向等。这些充分表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类型、水平和时间上的种种差异性。

5.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儿童心理是一个有机系统,其形成与发展是心理各个方面协调统一的过程,这就是发展的整体性。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协调统一上。儿童心理发展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伴随着生理成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先有生理发育,后有心理发展。在生理成熟中,生理各个系统的成熟水平都会影响到心理发展,尤其是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最大。

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性还表现在心理发展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发展的结果。个体心理是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心理各种因素的发展相互联系与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

另方面,儿童各种具体的心理形式也具有整体的特点。例如心理活动的不随意性,在注意方面体现为儿童的注意以不随意注意占优势,在记忆方面则表现为儿童的无意记忆是主要方式等。

最后,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从综上的五个要点考虑,要明白孩子不是“小大人”。下一篇咱们就讲讲3-6岁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guoyao.com/cjjb/cjjb/14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