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幼儿原始反射系列之一:惊吓反射
作者注:本文是王荣辉在《妈妈宝宝》杂志上的专栏文章。
本文中有关原始反射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我多次请教了Karp博士和IMPI的老师后,结合脑神经学、神经生理学、婴幼儿睡眠,以及我本人在工作中对大量个案的实践案例总结而出。
任何科研都是与时俱进的,任何观点都是有其局限性的。我乐意与同行及各专业人士探讨对婴幼儿能力和发展有利的信息。
特别声明:本文中多个观点是婴幼儿发展王荣辉教研室与多个领域的专家请教咨询、进行大量实例研究的成果,是教研室首先在国内使用和传播。任何机构或个人在引用本文中的相关观点前,请联系我们获取书面授权。
小编提醒美妈们:本文较长,干货居多,建议收藏后反复阅读。以下是正文:
亲爱的王荣辉老师,我家安安出生19天了,几次被吓到手脚抖动、大哭,全家人都胆战心惊,现在都不敢说话不敢走动。婆婆说宝宝是受惊了,要吃药压惊。为什么宝宝胆子这么小呀?晚上我和宝宝都被这种“受惊”影响,睡不好,我们非常苦恼,不知道怎么办好?
安安妈妈咨询
宝宝睡不好,全家都苦恼。
森森2岁7个月了,胆子一直比较小,特别害怕毛绒玩具、发声发光的玩具,有几次朋友给宝宝送了这样的玩具礼物,结果森森吓得大哭,弄得朋友也很尴尬。前几天在朋友家,森森不小心把杯子掉到地上,塑料杯子并没有摔碎,声音也不大,结果森森吓得大哭不止,怎么安抚都哄不住只好匆匆忙忙带森森回家了。现在一说去这位朋友家森森就大哭,似乎还有很深的阴影。仔细想想杯子掉在地上是很小的事情,孩子怎么会这么害怕?因为从小到大这样的情况已经很多次了,我特别担心孩子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森森妈妈咨询
胆子这么小,以后还怎么玩啊。
安安和森森的这两种行为是惊吓反射的典型表现。什么是反射?什么是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射?
反射,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如饥饿所带来的内部刺激,会引发无意识的不自主反应。当婴儿在子宫中从胚胎形成开始,原始反射就会有所体现,它们对早期生命的维系与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为日后孩子的诸多自主能力的形成提供基础训练。
当原始反射完成了婴儿早期生命维系及发育使命后,就应该被大脑更高级的中枢所抑制和控制,最终被姿势反射所代替。姿势反射则通过滚动翻身、匍匐爬行、手膝爬行等运动神经的进一步开发,来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它们能够有意识地对各式动作进行控制并促使神经系统得以更精密高速的发展。
人类大约有70多种原始反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影响较大的原始反射主要有惊吓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抓握反射、迷路反射、踏步反射、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等。如果这些原始反射在宝宝成长关键期没有被大脑更高级的中枢所抑制和控制的话,会对孩子甚至成年后的工作和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困扰。
什么是惊吓反射?惊吓反射是婴儿早期非常重要的与生俱来的原始反射,帮助婴儿防御外来突袭。惊吓反射的典型表现--惊醒,也是帮助新生儿避免在睡眠过程中受袭而危及生命。当婴儿的头部突然变换位置或者后仰,或者有突如其来的较大声响时,他会出现四肢外张、颈部伸直的动作,接着双臂合拢,或许同时伴有大哭。
惊吓反射在不同婴儿的身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的高峰期会在婴儿出生的头一个月,然后在两个月后逐渐消退。如果到婴儿四个月时,该原始反射还没有很好的消退,将对婴儿此后的睡眠、运动、情绪、适应力等产生深远影响。
我的宝宝前两三个月似乎没有惊吓反射的表现行为,这正常吗?一些原始反射被用来作为检测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关键检测指标。如果您的宝宝4个月前从未出现惊吓反射,医院进行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在过于安静、昏暗的环境,可能导致惊吓反射没有机会呈现,影响医生判断。3-4个月前常常出现惊吓反射是其正在消退或抑制的过程呈现。
惊吓反射对婴儿有哪些影响?婴儿因为受到突然的光线、声音或晃动刺激,除四肢会表现出突然紧张张颤抖等,还易突然哭泣。如果是在睡眠中,婴儿较易惊醒,一些婴儿只会四肢突然收缩或抖动,而另一些则还可能突然哭泣。若哄睡及接觉的方式不当,则会进一步影响母婴睡眠质量。一般婴儿4个月前的睡眠障碍,最关键的原因可能是未消退的惊吓反射。
惊吓反射会导致宝宝情绪波动。那些受惊吓反射影响较大的婴儿,可能表现为经常哭泣,若负面情绪波动较大,则可能令看护人倍觉辛苦。森森就是因为水杯突然坠地过程及声音,激发了他没有完全消退的惊吓反射,从而出现剧烈的情绪释放。
当我们把宝宝放下躺着、俯趴、给宝宝翻身、换尿布等的时候都有可能无意中激发他们的惊吓反射而导致宝宝哭泣。很多父母会以为宝宝不喜欢躺下、俯趴、翻身或换尿布等。这样的误解,可能导致宝宝失去很多运动机会,进而影响宝宝的大运动发展。
惊吓反射也会影响婴儿的社交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这些宝宝在新环境里会表现得非常敏感、不安,甚至哭泣等。
一些孩子的惊吓反射为何不能及时消退或抑制?影响惊吓反射消退和抑制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光线、自然声音和运动等。我在研究国内外案例时发现,整体上国内的婴儿惊吓反射的消退或抑制情况,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如非洲等相对原始的部落社会。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不科学的坐月子:我国各地基本都有坐月子的习俗,月子期间不仅产妇不能外出,新生儿也被限制外出,甚至连晒太阳也被禁忌。婴儿因为缺乏充足的自然光照刺激而影响惊吓反射的消退,一些惊吓反射没有很好消退或抑制的孩子,可能在未来出现光敏感现象,进而导致变成宅宝宝。
认为新生儿怕吵:由于新生儿的听觉已经发育的比较成熟,再加上惊吓反射在突然的声音刺激下会表现强烈,很多父母误认为新生儿很怕吵,因此尽可能保持安静。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恰阻碍了惊吓反射的消退。其实大家仔细想想,子宫内环境安静吗?一点也不安静。因此新生儿更喜欢有点嘈杂的环境。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白噪音能让宝宝安静下来。
婴儿的运动量不足:在过去多年来的咨询案例中,当我建议年轻的父母们每天应该给宝宝进行适量适当的运动时,他们都非常吃惊。因为我们学习到的育儿知识(大部分育儿书籍也非常缺乏有关婴儿运动的有效指导)根本没有“婴幼儿运动”这个概念。其实俯趴、按摩、肢体操这样的运动能够有效地减少惊吓反射的影响并促进该反射的消退和抑制。
未消退的惊吓反射对成年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在婴儿期惊吓反射没有很好的抑制,其影响可能伴随我们终生。
一些人会表现出对强烈的光线的敏感,他们不喜欢在中午或阳光明媚的日子外出,而更喜欢在夜晚或阴天外出活动。一些人会对嘈杂的声音很敏感,而更喜欢待在安静的环境里。我们觉得很正常的声音,也许会令他们惊恐不安,特别害怕发声玩具的森森就是典型的例子。
你身边是不是有一些人对汽车的鸣笛、炒菜的声音、吸尘器的噪音觉得简直无法忍受呢?还有一些人会在运用肌肉时突然出现手脚无法控制的情况,比如我们拿着贵重的易碎的物品突然受到惊吓会不自主地张开手导致贵重物品突然坠地破碎。别人轻而易举完成的活动,这些没有被抑制的原始反射可能会令我们遇到巨大的困难、甚至终生都无法做到。
每年大学开学时,总有一些无法融入集体宿舍的学生,他们就像一个随时会点燃的情绪炸药桶,也许室友只是轻轻拖动椅子、夜晚突然闪亮的手机光线或铃声,都会令他们情绪失控。
是否有一些人总在各种关系中扮演着可怜的小刺猬的角色,惊恐的睁大眼睛警惕的打探四周,似乎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危险。其实他们也许就是惊吓反射没有抑制或消退的受害者,他们就好像生活在一个刀光火影的强刺激世界。
小编提醒:做父母只有爱还不够,还要用专业读懂孩子。北京哪里能治疗白癜风斑鸠菊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