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疾病简介
人格或称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的形成与先天的生理特征及后天的生活环境均有较密切的关系。童年生活对于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且人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重大的生活事件及个人的成长经历仍会使人格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说明人格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的异常妨碍了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异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
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可见某种类型的人格障碍与某种精神疾病关系较为密切,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多在病前就有分裂性人格的表现,偏执性人格容易发展成为偏执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也可影响精神疾病对治疗的反应。
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不能混为一谈。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善,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且持续终生。人格改变的参照物是病前人格;而人格障碍主要的评判标准来自于社会、心理的一般准则。
对于人格障碍和疾病的区分并不总是容易做到,区别的关键是不正常行为持续的时间,如果一个人原来行为正常,后来在生活的某一阶段出现异常,就可以认为是疾病,如果其行为由幼年起一直不正常,则说明是人格障碍,如果行为隐渐发生改变(偏执性精神障碍)则不容易区分。
关于人格障碍的概念,过去曾有人认为人格障碍时精神病的轻症表现,与神经症是同一反应过程,但近年研究不支持以上见解,认为“人格障碍”是“行为的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类型”,在少年阶段或更早阶段即可发现,并贯穿整个生命过程。
流行病学
迄今为止,有关人格障碍患病率的资料较少。1982年和1993年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是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均为0。1‰。目前国外所作的调查结果,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部分在2%——10%。从得到的有限的资料来看,中国人格障碍的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比似乎特别低,这可能是中西方对人格障碍的理解和诊断工具的不一致及文化差异造成的。
十大人格障碍
定义
严格意义的人格障碍,是变态心理学范围中一种介乎精神疾病及正常人格之间的行为特征。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人格障碍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或易于发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尚非病态。严重躯体疾病,伤残,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或灾难性生活体验之后发生的人格特征偏离,应列入相应疾病的人格改变。儿童少年期的行为异常或成年后的人格特征篇离尚不影响其社会功能时,暂不诊断为人格障碍。关于人格障碍流行学研究较少,一般认为某些机构如监狱、福利部门中的发病率高;Langer和Michael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三倍;Leightons则认为社会秩序混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总发生率大三倍。
分类
十种
主要的人格障碍类型有以下十种: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4、分裂型人格障碍
5、强迫型人格障碍
6、自恋型人格障碍
7、边缘型人格障碍
8、表演型人格障碍
9、回避型人格障碍
10、依赖型人格障碍
三类
以上几种又可以分为三类:
A类:妄想型,分裂型,偏执型
B类: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自恋型
C类:表演型,边缘型,反社会型
人格障碍与人格异常、人格偏离的区别
有些人格障碍者,其人格障碍是在患了某些疾病之后发生的,如癫痫病患者,在长期频繁发作之后,人格变得凶狠、残暴、计较细节小事、记仇、能力减低无法胜任工作,难于与别人相处;患精神分裂症之后,表现孤独不爱交往,情感淡漠、缺乏进取心等,这些人格障碍是在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对这些人格改变统称为人格异常,由此看出所谓人格异常,它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人格障碍则专指那些非继发于某些疾病,是自幼年开始逐渐形成的人格偏离正常者。也有人把那些原发性的人格障碍,他们虽然性格怪戾,但尚可坚持工作、学习,生活而不危及他人或自身者,称之为人格偏离
临床表现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三、边缘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四、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以高度的自我中心、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语和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以行为目的是吸引他人同情和注意。
六、悖德型人格障碍: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漠视他人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即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爱;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行为;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七、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平时好出风头,喜欢别人的注意和称赞。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自己的义务。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何影响。这种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八、回避型人格障碍:以社交抑制、情感不适当和对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人格障碍,显著特征是社会退缩。
九、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脱离社会和在与人交往中表情明显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很少报以微笑、点头和肢体动作。
十、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类以过分需要照顾有关的服从和依附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就是过度依赖他人,而构成这种自我
自恋型人格障碍---表现特征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目前尚无完全一致的标准。一般认为其特征主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涓撲笟鐨勭櫧鐧滈娌荤枟鍖婚櫌鐧界櫆椋庡尰闄㈡湁鍝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