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料有货有态度」
别让我们擦肩而过
“普赛尔老婆不准喝醉的丈夫回家过夜,导致普赛尔得了肺炎去世。从此音乐的伟大灵魂们都恐惧在英国的待遇,都不愿意投生于英国,于是英国错过了整小半个巴洛克时期、整个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直到近代才有埃尔加等人带领英国音乐的复兴。”
“难怪莎士比亚要写‘驯悍记’,看来英国老婆的彪悍还真是威震三界啊...”
1何为巴洛克“巴洛克”一词源自葡萄牙文,原意指珍珠不规则的、怪异的形状。一开始主要针对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而言,从18世纪中叶,巴洛克一词开始在欧洲艺术史的艺术批评中被使用。当时认为那种浮华的、装饰性的、光怪陆离的风格,对于追求古代艺术的质朴、静穆、严谨的文艺复兴艺术来说,是一种退化和堕落。“巴洛克”这个词在音乐史上则用来代表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这段时期的音乐。
2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年至年。年,复调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复调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直到19世纪末,德国艺术史学家H.韦尔夫林才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所谓巴洛克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潮流给予肯定和评价。他将这个时期的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在风格上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巴洛克这个概念来概括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这个提法得到许多音乐史学家的承认。巴洛克音乐作为音乐史中一个特定的风格时期被确定了下来。
3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代表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促成了后来的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兴起。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德、意、法等几个国家最具代表性。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斯卡拉蒂;法国的拉莫、库普兰;英国籍的亨德尔(德国人);德国的巴赫。
4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由于欧洲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和各民族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呈现出复杂、纷繁的状况,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在这多年间,作为一个特定的音乐历史发展阶段,在音乐技法上、风格上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1.大、小调体系取代了中世纪的教会调式体系,转调极为普遍,通奏低音(也称数字低音)得到了广泛使用,不协和音的处理极为自由。伴奏部分使用的是通奏低音是巴洛克时期音乐最重要的特征。通奏低音演奏者在羽管键琴或管风琴(或拨弦乐器琉特琴或吉他)上奏出低音声部,上面标出数字指示他应演奏的填充和弦。通奏低音经常由两个人演奏,一人用大提琴(或维奥尔琴或大管)一类可延长音响的乐器演奏低音声部,另一人演奏填充和弦。这种使用通奏低音的织体是:上面一个人声或乐器的旋律声部,底部是一个低音乐器,中间填以和声,这是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风貌。上面的声部也常有用两个的,有时是为两个歌手写的,有时是两把小提琴(此时即称三重奏鸣曲),此种结构在巴洛克音乐中也很典型,特别是通奏低音不能或缺,由低音产生和声的概念对于巴洛克音乐非常重要。在16世纪时已有将低音声部区别于复调音乐中上面其他几个声部线条的作法,但只是到了巴洛克时期这种风格才清楚地确定下来。
2.二部结构的音乐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两部分相似的音乐材料使两个部分之间在运动、织体上浑然一体,以体现比较单一的情感色彩。
3.富于流动的旋律性,以对位的手法不断加以发展。持续不停的节奏运动,虽缺乏起伏性变化,但在各段落之间确已形成强弱、刚柔的对比关系。
4.清唱剧、康塔塔已具备经典形式,歌剧、组曲、奏鸣曲、协奏曲等初步成型。
5.古钢琴音乐盛行。古钢琴常常附以代表巴洛克文化的装饰,它与羽管键琴等同为现代钢琴的前身。
5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总结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和充满活力的时期,巴洛克音乐的演奏切忌呆板和不动感情,当然,巴洛克音乐中的激情同浪漫主义又是迥然有别的。
巴洛克时期第一位出场的音乐大师:亨利·普赛尔HenryPurcell-英国作曲家,巴洛克时期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6普赛尔生平介绍普赛尔的现存作品可追溯到年,其创作的数量也是惊人的。英国成立的普赛尔协会整理、编辑出版的作品全集,至年共出到32卷。普赛尔年出生,他的父亲托马斯·普赛尔是演奏家和歌唱家。普赛尔10岁起在皇室小圣堂中做歌童,直到年他的嗓子被唱伤为止。曾历任查理二世国王弦乐队的作曲师,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管风琴师,皇家教堂的三名管风琴师之一,毕生几乎都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度过的。普赛尔的才华可能是晚熟的,虽然他早期也有作品写出,但从年为切尔西(Chelsea)的二所女校创作描写迦太基女皇狄多和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爱情的歌刷《狄多与埃涅阿斯》,在狭小的框架内达到高度的戏剧紧张性起,不断地应邀为《戴克里先》、《亚瑟王》、《仙后》等剧目配乐,显示出他那以音乐刻画激情的天赋,被比作希腊神话中琴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的诗人和歌手,称为“不列颠的奥尔宙斯”。他创作的赞美诗《我的心在诉说》甚至获得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为国王府姆斯二世加冕典礼上演出的荣誉。普赛尔年与弗朗西斯·彼得丝结婚,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写作歌剧音乐。婚后共生有六个孩子,其中有三个死于婴儿期。他本人似乎一直都很健壮,直到去世前两个星期受了风寒、被迫卧床,健康开始恶化。虽然据他早期的传记作者约翰·霍金斯(JohnHawhins)说,由于他是一个习惯性的狂饮者,他的妻子为惩罚他这不当行为,曾将他关在阴冷、潮湿的房外。但在去世时他的遗嘱依然要求将他的房地产全部留给他“亲爱的妻子弗朗西斯”。年珀赛尔被任命为皇室乐队的管风琴师,年又任职为国王的乐器管理员,年为詹姆斯二世和年威廉姆三世的加冕礼演奏管风琴音乐,最后一次为皇室演奏音乐是在玛丽皇后年的葬礼上。这一年还没有结束,他就猝死了,年11月26日他被埋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墓碑上铭刻着:“已去了那有福之地,只有在那里他的和声才能被胜过”。
普赛尔的作品主要有歌剧、戏剧配乐、教堂音乐、官廷颂歌和宗教歌曲、民俗歌曲、古钢琴曲等,其中以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为幕间歌舞表演所写的伴乐《女先知》、《印度女王》、《暴风雨》,为德莱顿的爱国戏剧《亚瑟王》所作的配乐等较重要。普赛尔创作的音乐是隽雅典丽的,许多作品至今仍受演奏家和演唱家们的青睐。
6普赛尔代表作演奏赏析普赛尔《羽管健琴第1组曲》ZPurcell,HenrydeClavecinNo.1Z普赛尔的羽管健琴组曲有人认为是为了教学的目的而创作的,其乐曲的规模都很小,与珀赛尔一贯的宏伟壮丽的音乐风格有着很大的区别。当然,在这些羽管健琴乐曲中,还会经常看到普赛尔独特的音乐语汇,他的羽管健琴曲被认为是碧玉似的小品。普赛尔创作的八部羽管健琴组曲在他去世一年后出版,收录在他的遗稿集《羽管线琴与古钢琴精选曲集》中。普赛尔的音乐在以英国音乐语汇为基础的同时,巧妙地融合了意大利音乐和法国音乐的音乐特性,我们可以在他的组曲的创作中看到这些影响。此曲采用G大调,由前奏曲、阿勒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小步舞曲构成。
普赛尔《羽管健琴第2组曲》ZPurcell,HenrydeClavecinNo.2Z乐曲采用g小调,由前奏曲、阿勒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构成。在这部组曲前奏曲中,可以看出普赛尔受到意大利音乐风格的影响。在音乐中还可以看到类似巴赫“创意曲”的创作手法,其中已带有戏剧性因素。